私募主动 “封盘”,赚钱效应凸显!投资者可以上车吗?
近期,私募市场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 多家头部私募主动选择 “封盘” 。
这一举措背后不仅反映了私募机构自身的战略考量,也与当下市场的赚钱效应紧密相连。对于跃跃欲试的投资者而言,在赚钱效应的诱惑下准备进场时,有诸多关键要点需要谨慎思量。
多家头部私募主动“封盘”
6月16日,衍复投资发布公告称,7月1日起将关闭中证500、中证1000及万得小市值指数增强产品的新客户申购通道,已持有投资者追加不受限,同时其他指数增强策略产品线保持正常开放申购。而在不久前,睿郡资产发布公告称,公司董承非管理的产品自6月8日起暂停接受新客户申购申请。今年4月下旬龙旗科技也宣布“封盘”。
据杭州龙旗科技相关人士透露,今年以来,认购量化多头策略产品的资金较去年明显增多,不过考虑到投资者利益和策略容量,公司决定对量化择时产品封盘。
私募赚钱效应显现
伴随着基金赚钱效应逐步显现,增量资金入场节奏将进一步加快。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有业绩记录的12843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4.34%。分策略来看,股票策略业绩领跑。数据显示,有业绩记录的8487只股票策略私募产品,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4.81%,正收益占比为73.5%。
赚钱效应的显现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小盘股风格表现活跃,市场成交量处于高位,这使得量化多头策略普遍表现抢眼。多家头部量化私募旗下中证 1000 指增策略前5个月收益超过15% 。小盘股的活跃为量化策略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机会,量化模型能够通过快速捕捉市场的微小波动,实现盈利。另一方面,以创新药、科技、新消费等板块为代表的结构性行情持续演绎,为主观多头策略私募带来了机遇。这些板块中的优质个股不断涌现,主观多头策略的基金经理通过深入研究和精选个股,能够分享到这些板块上涨带来的红利。
投资者可以上车吗?
面对市场赚钱效应的景象,投资者在准备进场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以下多个方面。
第一,投资者需清晰认识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金融产品具有各异的风险特征,私募产品也不例外。投资者首先要全面评估个人的财务状况,包括收入稳定性、资产负债情况等。同时,明确自己的投资目标,是追求短期的高额收益,还是长期的资产稳健增值。如果是为了短期获利,那么可能需要承担较高风险;而若着眼于长期养老等目标,则应更注重资产的稳健性。
第二,深入了解市场环境。宏观经济状况对私募投资有着深远影响。在经济增长强劲时期,企业盈利普遍提升,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上升,私募产品的投资机会也相应增多。相反,在经济衰退阶段,企业经营困难,市场波动加剧,私募投资面临的风险也会加大。
行业趋势同样重要。投资者需要关注所投资行业的发展前景、竞争格局等。以科技行业为例,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发展迅猛,投资于这些行业的私募产品可能获得较高收益。但同时,科技行业竞争激烈,技术更新换代快,如果企业不能保持技术领先,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政策法规对私募投资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政府出台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都可能改变行业的竞争格局和企业的盈利预期。
第三,选择可靠的私募机构与产品。选择一家可靠的私募机构至关重要。投资者要考察私募机构的成立时间和历史业绩,成立时间较长且业绩表现稳定的机构,往往在投资策略、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更丰富的经验。此外,关注私募机构的合规运营情况,是否存在违规操作记录等。对于私募产品,要仔细研究其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措施。不同的私募产品具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如价值投资、成长投资、量化投资等,投资者要选择与自己投资理念相符的产品。
最后,投资者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在投资过程中,保持冷静和理性的心态是投资者成功的关键。市场情绪往往具有传染性,当市场行情向好时,投资者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盲目跟风入场,忽视潜在风险。投资者在进场前务必从多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谨慎决策,以提高投资成功的概率,在资本市场中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责任编辑:ll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