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失联!某财富平台出现大规模兑付异常!
近日,多名投资者反映在永坤黄金购买的产品兑付异常。
永坤黄金在全国多地拥有实体门店,业务覆盖黄金销售、回收、贵金属T+D、私募基金等领域。
据悉,永坤的黄金投资、托管业务面世多年,日前出现到期无法赎回的情况,浙江、四川、安徽等多省市均有投资者被套数百、上千万元,累计金额上亿元。
目前警方已立案侦查,公司法定代表人汪国海失联,财务负责人潜逃至云南,部分高管被警方控制。
线上隐性保本 线下承诺高收益
多位受访者称,他们是本月20号左右发现永坤兑付异常的。原本应该在19号到账的黄金产品收益迟迟未到,工作人员的回复从“在催财务打款”逐渐变成“联系不上财务”。
在永坤黄金线上商城,客户可以大盘金价“预定黄金”,周期从3-88天不等。所谓“预定”,是指用户无法马上获得实物黄金,到期后用户可以选择回购提现或者收下实物。
官方介绍称,即便购买后金价下跌,购买金额也能原价退回。客户不但不用承担金价变动的损失,反而可以用购金赠送的积分兑换商城礼品如金币金豆、油卡、饰品等。
这听起来似乎稳赚不赔。因此有投资者将信用卡等用于购买该业务,目前欠款数十万。
除线上预购黄金产品外,投资者还可以通过线下门店、公司业务员签订黄金购买及代管合同。代管周期一般为半年或一年,年化收益在7%-9.5%左右。
多位线下投资者称,永坤的这项业务面世已久,身边不少亲友参与投资,一买就是十多年。因为此前都是正常还本付息,部分投资者新签约的合同金额就超过千万。
北京市信之源律师事务所商事部主任袁腾飞表示,永坤黄金提供的多项黄金交易业务,实际是变相的黄金资产管理产品。此类业务需持牌金融机构资质(如银行、信托、基金销售等)。普通珠宝商无权开展此类业务,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集资。
袁腾飞提示称,如用户资金未用于实际黄金交易,而是通过新用户本金支付旧用户本息,则可能形成资金池。此外,变相承诺刚性兑付,违背金融产品风险自担原则,涉嫌违规承诺保本保收益。
在这一情形下,投资者如何追回本金及收益?袁腾飞表示,首先,应明确核心问题是投资者投资的黄金价值与公司兑付能力脱节,资金可能被转移至其他账户,导致财产损失。其次,要抓紧固定维权证据,包括不限于投资合同、转账凭证(尤其注意是否流向个人账户或存在虚假公章);平台宣传资料(如“高收益承诺”等);沟通记录(与客服、高管的聊天记录、邮件等)。第三步,寻求公权力机关救济。若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或诈骗,需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建议集体报案。
贵金属饰品不合格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3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发布2024年度83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的通告,其中7批次贵金属饰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涉及质量、珠宝玉石品种鉴定贵金属材料及纯度。
其中就涉及标称杭州银吉豪珠宝有限公司生产的“永坤珠宝”牌贵金属饰品,规格型号:银925,不合格项目为:贵金属材料及纯度。
爱企查信息显示,永坤黄金珠宝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法定代表人为汪国海,注册资本6亿元人民币。大股东为浙江永坤,持股比例66.66%。
警惕黄金投资骗局的风险提示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以及通胀压力上升,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备受关注。然而,高热度背后隐藏诸多风险,部分不法机构利用黄金的“保值”标签设计骗局,以高收益、低风险为诱饵,导致投资者本金受损。
黄金虽然是传统意义上的避险资产,但黄金作为投资品,存在固有的市场价格风险,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性,黄金投资从来不是“稳赚不赔”的交易。在投资时,需关注以下几点问题:
1、警惕高收益宣传陷阱
警惕“保本高息”承诺,若遇年化收益较高的“黄金理财”,需高度警惕投资风险;同时,注意核查机构资质,部分骗局冒用知名品牌或虚构交易主体,投资者应通过工商信息查询企业实缴资本、股东结构等,避免轻信实体店表象。
2、认识黄金投资风险
黄金虽具避险属性,但受美联储政策、美元指数、地缘冲突等影响,短期波动率可能较大。此外,非标准化黄金产品变现困难,且可能因折价或鉴定问题导致损失。
3、选择正规渠道投资
选择正规持牌机构参与黄金积存、投资金条、代销黄金类基金等产品。非法平台常与客户“对赌”,通过操纵价格、高杠杆致其亏损。境内无正规个人“伦敦现货黄金”交易渠道,跨境转账风险极高。同时投资注意分散配置,避免单一资产过度集中风险。
黄金投资需兼顾“避险”与“防骗”。投资者应强化风险意识,选择合法合规渠道,并关注全球经济与政策动态。对高收益、低风险宣传保持警惕,避免因轻信“金字招牌”或短期暴利陷入骗局。
责任编辑:zhang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