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业绩比较基准下限“破2”!还有吸引力吗?

时间:2025/02/25 15:50:25尤斯财富

2月21日,贵阳银行发布公告称,根据市场情况,将于2025年3月份对“爽银财富”系列部分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三款系列产品调整后的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将分别达到1.8%、1.9%和1.9%,均跌破2%。


据梳理发现,多家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对旗下部分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了下调。今年1月份,招银理财、华夏理财、民生理财等银行理财子公司密集发布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公告,部分产品下调幅度超100个基点。


为何银行理财业绩比较基准会出现下调?


在“资管新规”之前,理财产品多以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彼时“预期收益率”是投资者衡量产品收益的关键指标。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革与规范,理财产品加快向净值化转型,打破刚性兑付,以更市场化、透明化的方式运作。在这一背景下,“预期收益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银行和理财公司开始统一采用业绩比较基准来代替。


业绩比较基准不再像“预期收益率”那样给投资者一个确定性的收益承诺,而是基于产品的投资策略、资产配置以及市场情况等因素,提供一个收益的参考范围,引导投资者更理性地看待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


理财产品收益高低不仅与产品类型有关,更与经济环境、资金需求、市场利率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


市场利率下行是导致业绩比较基准下调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债和信用债等底层资产的收益率持续走低,特别是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迅速跌破1.7%,并在2024年12月底达到历史低点1.69%。此外,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也多次调整且持续走低,进一步压缩了理财产品的收益空间‌。当经济增长放缓,市场对资金的需求相对减少,导致资金价格下降,也会造成作为理财产品底层资产的债券收益率和同业存款利率的下降,由此影响到理财产品的收益。同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让资金更充裕,使得市场利率下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会相应下降。


低利率环境下,理财产品底层资产收益率不断走低,下调业绩比较基准动作频频。底层资产收益率的下降也对业绩比较基准产生了影响。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包括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等固定收益类资产,这些资产的收益率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


最后,监管政策的调整也对理财产品的业绩表现产生了影响。监管机构叫停了平滑估值和自行构建估值模型等平抑净值波动的方式,这使得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加大,进而影响了产品的业绩表现‌。


银行理财还有吸引力吗?


在低利率的大环境下,银行理财业务正逐步告别以往追求规模的粗放式增长路径,转而朝着注重质量与效益的规范性发展模式迈进。基于此,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下调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市场变化的积极响应。


在当前市场利率处于下行背景下,理财收益虽然也出现下降趋势,但其收益依旧高于普通存款,因此仍有一定吸引力。从银行理财配置的底层资产来看,不少产品都存在着一定的波动性,相关走势反映到净值曲线上就会呈现出涨跌不一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越低,意味着配置的固收类资产比例越高,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受部分因素影响出现一定的波动,但是拉长时间来看收益仍然稳健。


作者:
来源:综合其他媒体

责任编辑:llxy

用益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