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理财产品成为收益率“刺客!该如何选择银行理财产品?
去年,理财市场底层资产收益率持续走低,但市面上仍有部分理财子新发产品收益率高起。据数据统计,在近3个月新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不同份额分开计算),有500多款产品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在7%以上,其中不乏大量R2低风险的理财产品。
某理财投资者表示产品购入的时候历史年化收益率是3.9%,买了半年才发现实际年化收益率还不足2.7%。
为何会产生理财产品“收益落差”现象?
在各家银行手机APP等购买渠道,投资者在理财界面常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与产品业绩表现相关的名词,如业绩比较基准、过往平均业绩、过往最好及最差业绩、区间收益率、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近七日年化收益等等。然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产品业绩展示维度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收益的判断,提高了投资者选择的难度。
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也对理财产品收益率产生了压力。部分公司在新产品成立后,会新发较小的份额,通常在百万元以下,以较高的业绩比较基准推荐给渠道高净值客户,然后通过信托等各类方式短期做高收益率。在首个封闭期形成较高的历史年化收益率后,再开放给普通投资者购买。
通过这类方式短期激进投资。在短期内采取较为激进的配置策略,部分产品的收益率“跑高”后,再把这些历史业绩良好的产品挂上推荐位,集中火力拓展客户、做大规模。部分理财子不断重复这种做高收益率在渠道端“打榜”,吸引客户买入,然后在收益率下滑后再新发产品的模式。
不过,据业内人士透露,银行理财通过增配信托计划这种方法目前已被监管严查并叫停,并经历多轮调整。2024年12月,监管要求银行理财子公司不得违规通过收盘价、平滑估值及自建估值模型等方式去熨平产品净值波动。监管还要求理财子公司开展整改,将产品产生的正偏离返还原产品原客户,不得用于新渠道新产品新份额的夸大宣传和打榜。
投资者该如何选择银行理财产品?
1、保持理性。银行理财与各类资管产品一样,其产品业绩表现会有一定的客观规律性,会随着市场环境和资产价格有所波动。投资者如果想要博取可能的高收益,就必须承担高风险和高波动。故建议广大投资者不要盲目跟风追求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还要关注投资风险,理性看待金融投资。
2、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多个历史收益率区间。选购理财产品时,须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多个历史收益率区间,避免仅凭单一收益率数据就作出投资决策。既要参考业绩比较基准,也要了解产品过往的真实业绩表现。同时通过产品说明书、产品宣传材料、或向理财经理咨询等方式,从产品投资性质、产品风险收益特征、产品流动性等各个方面,全面地了解理财产品的各类要素和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再行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3、风险测评。理财产品与基金等其他资管产品一样,从投资性质、产品期限等方面有不同的分类,不同分类的产品其业绩表现等方面也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先去了解产品类型,包括可能的回报率和所需承担的风险等等,了解投资回报的要求、风险承受能力、流动性的要求等等,当“知己知彼”之后,选中的产品自然会有更好地投资体验。
责任编辑:ll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