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收益率2.65%!这类理财产品规模大增!
1月17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9.9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75%。
另外,截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
业内人士对表示,2024年以来,存款挂牌利率两次下调、存款“手工补息”整改等负债成本管控举措接连出台,存款“脱媒”助推理财规模增长。行业规模上,判断2025年继续保持增长,预计增长至32-33万亿元。
平均收益率2.65%,为投资者累计“赚”了7099亿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9.9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75%,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3.08万只,募集资金67.31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5亿个,较年初增长9.88%。
分产品类型来看,固收类产品仍是理财产品中的绝对“主力军”。截至2024年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9.15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7.33%,较年初增加0.99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0.73万亿元,占比为2.44%,较年初减少0.77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6万亿元和0.01万亿元。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截至2024年末,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32.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56%;负债合计2.14万亿元,同比下降4.04%。理财产品杠杆率107.14%,较去年同期减少1.17个百分点。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余额分别为18.6万亿元、1.74万亿元、0.83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57.89%、5.42%、2.58%。
2024 年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稳健,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70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9%。其中,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407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92 亿元。
2024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65%,平均收益率为统计期内每个月收益率的算术平均值。数据显示,2023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94%。
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
《报告》内容显示,截至2024年末,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8.66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为95.69%,较年初增加2.89个百分点;风险等级为四级(中高)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0.08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为0.27%。
从投资者风险偏好来看,截至2024年末,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最多的仍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33.83%。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和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年初有所增加,分别增加1.86和0.46个百分点。
有银行理财公司高管认为,银行理财实际上反映的是银行客户稳健、低波动的诉求,是客户对类存款替代的诉求。因此,当前银行理财产品中,95%以上的资金都聚集在风险等级相对较低的一级、二级产品当中。
不过,银行理财公司也认识到,在低利率环境下,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呈现收益下行的趋势,随着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理财原本赖以存在的“高收益、低波动”的商业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未来3年到5年,银行理财产品将由风险等级较低的R1、R2产品,转向风险中等的R3产品。”上述理财公司高管表示,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是理财子公司的自身能力,还是市场接受度与大众认可度,理财产品升级都需要平缓过渡。
董希淼也指出,面对市场波动和投资者多样化需求,银行和理财公司如何在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这一“不可能三角”中做好动态平衡,将是一个长期的巨大挑战。
王一峰认为,随着货币政策总基调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中性预估2025年或有两次降准、政策利率或有两次降息,银行负债端成本管控举措同步推进。在此背景下,固定收益类理财收益率料将下行,同时净值波动幅度或有所加大。但是2025年加强负债成本管控是银行“稳息差”的必然之举,存款挂牌利率仍有进一步调降空间,进而有助于提振理财收益率的相对吸引力。
“低波稳健产品仍是主要布局方向,但理财产品投资性质、运作模式、业绩基准等划分将更加精细化。”王一峰称,后续理财公司或渐进式开展权益投资,加大“固收+”产品创设力度。
责任编辑:zhang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