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品信托未按净值兑付,某央企信托被罚!
7月9日,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中海信托因存在未经任职资格许可实际履行高级管理人员职责;开展关联交易未向监管机构事前报告;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12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合计405万元。
信托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强化的趋势明显,且监管更加精细化及具有穿透性,对具体的业务违规细节把握充分。监管处罚是手段,目的还是规范信托公司运营,加强内部管理,防范金融风险,从而促进信托业稳健发展。
监管点名中海信托多项违规行为
具体来看,中海信托存在的违法违规事实主要为:
1.未经任职资格许可实际履行高级管理人员职责;
2.开展关联交易未向监管机构事前报告;
3.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
4.流动资金贷款未按规定执行受托支付;
5.对保险资金投资的资金信托未承担主动管理责任;
6.个人经营贷款业务核心环节违规外包;
7.个人贷款贷后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
8.信托计划持有的金融资产未准确计量;
9.标品信托未按净值兑付;
10.用印管理不到位;
11.未按规定报送报表资料;
12.证券投资类信托计划合规问题整改不到位。
同时,时任中海信托总裁张德荣因对该公司流动资金贷款未按规定执行受托支付、对保险资金投资的资金信托未承担主动管理责任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被警告,处罚款5万元。时任中海信托小微金融部经理孙鹏因对该公司个人经营贷款业务核心环节违规外包负有直接责任,被警告,处罚款5万元。
信托业监管力度持续加大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信托公司相继被罚。
不完全统计,上半年有6家信托公司被罚。其中,单次单次被罚金额最高的是国通信托,为585万元。
昆仑信托紧随其后,被罚金额为540万元,涉及未按规定开展股权投资业务、违规为保险公司变相投资单一信托提供通道等8项违法违规事实。陆家嘴信托的处罚金额也相对靠前,为420万元。
上一年同期则有7家信托公司被罚,单家被罚金额超过100万元的为3家,被罚金额最高的为雪松信托,单次为220万元。
“信托行业的处罚监管延续严厉态势,监管处罚力度持续加码,罚单数量和罚款金额维持高位,对信托公司有较强的警示作用。”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研究员喻智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从被处罚原因来看,多家信托公司被罚涉及贷后管理不到位、信披问题等。综合被罚原因,喻智认为,监管对违规事由的处罚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对违规机构进行高额处罚的同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也体现了监管强化信托员工的业务责任的意图。
延续去年态势,追责到个人
梳理来看,今年延续上一年态势,监管部门处罚公司的同时,也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比如,英大信托因未履行谨慎勤勉业务,应收账款真实性审查以及资金监控失职,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罚款合计100万元。时任信托业务三部总经理,时任北京业务团队、资产证券化工作团队负责人也被警告。
上半年昆仑信托被罚,时任公司董事长对所在机构以多种方式违规承接风险项目、未按规定开展股权投资业务、公司治理不健全、违规为保险公司变相投资单一信托提供通道的违法违规行为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被处以警告。
此外,部分信托公司的罚单仅对信托经理、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罚,并未同时对信托公司处罚。2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网站披露,时任山西信托中小企业事业二部(债权信托部)总经理魏冬冬,对山西信托尽职调查不到位和成立公告披露不规范、信托计划管理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到位事项负有责任,被予以警告。
多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监管处罚力度加大也反映了监管趋严。不少罚单的检查时间并非近期。至于追溯周期,这跟各个地区监管局调性有关,并无同一标准。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研究员喻智也持有类似观点。喻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梳理处罚情况看,很多(违规事由)都发生在早期,距今时间较长。本轮罚单主要还是为了规范公司运营,查漏补缺。今年处罚力度大,可能和监管层的规划有关,不但出险信托公司处置加速了,同时强化对信托公司的合规监管。”
责任编辑:zhangshi